是時候要
勵志了,那一個年代過去了,人民不用再彷徨,不用再吶喊。

是什么讓民族醒覺得那么的遲呢?是封建主義,還是人本身的笨拙呢?
我的心,在翻開一本書,去尋找那不為人知的答案,也同時地尋找著那如知音般的共鳴——
歷史!
時間過去,就會成為歷史,歷史卻可以反之于警醒后來人。
這一下,我立足于當下,總結的是過去,展望的是將來,卻沒力去把握現在。為什么呢?也許就是過去沒法改變,未來難以捉摸,現在卻只是思考,說說罷了,行動呢?這一下,才證明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。
“你說這么多,想表達什么呢?”他在一旁聽著,早已經不耐煩,不是他年輕浮躁,不是他的經驗豐富,而是他累了,他不想再去思考,不想再去說,他想運用一下……
“你想聽什么,你想問什么?還有,你想干什么?”我不自覺地反問起對方,經典文章,這一下,四目雙對,我仿佛看見了他的眼鏡里反照出一道明哲的光芒,他用自己的手,撐一下架在鼻梁上的眼鏡,微微地笑一下,一切便變得寂寥起來。
空曠是心境的心曠神怡,舍得放下才是使人可以重新拿起的關鍵。有時候,錯錯也不是一定的錯,雖然沒有人能把塞翁失馬焉知非福,人算不如天算,錯對就不要管它了。
他開始開懷大笑,我陪他笑,他失聲痛哭,我陪他哭。
他長得和我真像呀,我一下子把自己忘記了。
最后,他悄悄地走了,風聲依然如故,屋里只剩下我,聲音卻永不磨滅。
記住空曠是心境的心曠神怡,那——就是眼看不見的他,耳聽得清的共鳴。